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视点 >
全球今日讯!天地源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时间:2023-03-10 20:01:26

天地源(600665)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持续显现,加之新冠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和消费者信心不足等因素影响,行业形势和发展环境日益严峻复杂,房企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面对这样的形势,公司围绕“固本强基-创新发展”年度主题,统筹生产经营、疫情防控和风险管控,积极应对政策、行业和市场的巨大变化,主动作为,全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相关资料图)

(一)强化工作落实,努力夯实公司健康发展的基础

一是顺利实现项目交付,圆满完成9个项目95万平方米6,400套房屋的交付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国企责任、彰显国企担当。

二是全力确保资金安全,全年实现融资到账95.8亿元,全年解除受限资金92.49亿元。公司发行的公募债占同评级房企、同期限债券总发行规模的20.52%。

三是加强优质资源储备,成功获取西安高新区永安华府、棠颂坊等3个项目,共254亩,其中红庙村项目于2023年1月完成股权收购。建立了总部—区域—项目三维研究机制,优化《投资测算模型》,完善《项目可研报告编制模板和框架》,增强投资研判的精准性和系统性。

(二)强化精细管理,推动公司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一是坚持高效运营。在新项目上严格落实新标准工期,提速项目运营,云水天境项目开盘以来六开六磬,平江观棠项目提前开工。加强运营后评估,为后续项目总结经验提供帮助。

二是加强营销创新。创新营销举措,加强线上营销,举办“星主播大赛”,吸引观众约43万人次。在全国多个项目开展“书果公益行动”,促进项目销售。增强市场应变能力,紧盯市场变化及竞品动态,加强量价敏感性分析,保证开盘去化率。加强营销案场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客户体验。

三是加强产品创新。推进产品标准化建设,建立自然、人文、现代三个产品系标准化标识,完成示范区和全龄活动场地标准化技术手册,形成82个相对固化、可复制的户型组合。积极探索新技术,落实新发展理念。

四是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刚性考核,修订《绩效考核实施细则》,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积极性。修订、制定《授权管理手册》等多项制度,开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增强制度落实成效。强化公司治理,修订《公司章程》等10项治理规则,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的规范化水平。

五是加强风险管控。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编制年度《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实施各类审计检查14次。强化安全管理,修订完善《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手册》和《项目安全应急指导手册》,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曲江香都E区三期、珺樾坊二期被评为“省级文明工地”。

六是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品牌影响力,通过线上线下(300959)、总部与区域公司联动等方式,持续进行品牌发声,公司被评为“2022中国房地产住宅开发专业领先品牌”。加强物业管理,枫林绿洲入选住建部“加强物业管理共建美好家园”典型案例,曲江香都被评为“省级园林式居住区”。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2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房地产市场急剧降温,投资活力降低,消费者信心受阻,房企业绩普遍下滑,房地产行业进入变革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土地购置面积1.0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53.4%。商品房销售面积13.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4.3%,商品房销售规模回到2015-2016年水平。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TOP100房企累计全口径销售金额同比下降41.3%。销售额超千亿房企20家,较上年同期减少21家;超百亿房企130家,较上年同期减少28家。企业分化现象逐渐加剧,进入优胜劣汰阶段。

2022年四季度,中央明确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信贷、债券、股权融资三箭齐发,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房地产市场开始逐步修复。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务,具有国家建设部颁发的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按照“立足于区域深耕,拓展全国”的主业发展思路,目前公司布局以西安为总部中心的西部经济圈、以苏州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以深圳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以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经济圈、以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双城经济圈和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圈,形成集地产开发、地产运营、智慧服务、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全国协同发展战略格局。

报告期内,公司以“文化地产引领者,美好生活运营商”为战略定位,以产品致胜、开放合作、高效运营、金融助力为核心策略,积极打造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双增长的经营模式。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核心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发展战略、融资能力、人才队伍、产品品质、公司治理等方面。

(一)稳健清晰的发展战略

公司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应势而新,深入研判行业趋势变化,剖析自身经营实际,形成了清晰科学、系统完善,能够引领公司持续稳健发展的战略规划。

(二)健全规范的公司治理

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规范日常运作,防范经营风险,切实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品质为先的工匠精神

公司始终坚持“文化地产引领者、美好生活运营商”的战略定位,以打造“精品住宅”为己任,坚持客户至上、产品主义,聚焦“品质、文化、温度、智能”,持续优化产品线,打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四)多元创新的融资能力

公司凭借稳健经营及良好的信用水平,与各大金融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创新型融资业务,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再融资规模和融资利率方面均取得了相对优势。

(五)高效专业的人才队伍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从“选、育、用、留”四个层面建立了适合公司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打造了一支适应行业发展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5.52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43亿元。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08.04亿元,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91.23亿元。实现销售回款106.84亿元,实现权益销售回款88.80亿元。

新增房地产土地购置计容建筑面积25.06万平方米,权益新增房地产土地购置计容建筑面积25.06万平方米;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面积61.06万平方米,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面积47.51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64.63万平方米,权益新开工面积49.52万平方米。公司竣工面积137.14万平方米,权益竣工面积106.98万平方米。施工(在建)面积368.26万平方米,新房可售库存(已取得销售许可而尚未售出的面积)去化周期约为9.07个月。

截止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403.08亿元,净资产(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43.88亿元,每股收益0.3965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02%。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2022年,各地促进住房消费的政策力度加大,出台了多项税费优惠政策。2023年,地方需求端政策力度有望继续加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通过降低房贷利率、首付比、放松限购等,进一步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随着政策效力的逐步显现,市场将逐步企稳,一线城市、核心二线城市基本面好,或将率先企稳恢复,弱二线、三四线城市恢复尚需较长周期。短期看,房产地产市场存在结构性机会。长期看,房地产行业仍是重要支柱产业。因此,做好产品和服务、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立身之本。

2、公司主要业务所在城市的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地位分析

2022年,受各种因素影响,公司已经进驻的区域和城市呈现不同的趋势表现。(以下数据来源于克尔瑞、中原地产等第三方机构)

(1)大西安区域。土地市场降温明显。商品住宅市场量缩价涨,全年商品住宅供应面积1,525万㎡,同比下降3%;成交面积1,074万㎡,同比下降35%;成交均价15,391元/㎡,库存出清周期14.6个月,市场基本面相对较好。

(2)关中平原区域。咸阳市土地市场供求量价下降,市场热度处于近三年低位。商品住宅市场供求下滑,供应面积85万㎡,同比下滑67%;成交面积59万㎡,同比下滑75%;年末销售价格下降至9,312元/㎡,市场表现平淡。

(3)长三角区域。苏州市商品住宅用地成交面积同比下滑30%。商品住宅供应面积508万㎡,同比下降43%;成交面积716万㎡,同比下降20%;房价基本稳定,库存出清周期12个月,市场基本面依然较好。常熟市土地市场量缩价涨,成交面积88万㎡,同比下降30%,楼面地价5,145元/㎡,同比上涨16%;商品住宅供应面积91万㎡,同比下降60%;成交面积110万㎡,同比下降29%;成交均价18,213元/㎡,同比微涨,库存出清周期28个月,市场存量去化压力大。镇江市土地市场量价齐跌,商品住宅市场购买力不足,成交面积同比下降56%,成交价格同比下降3%,库存出清周期25个月。

(4)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市商品住宅用地成交量同比下降35%,优质地块增多。商品住宅新增供应面积892万㎡,同比下降27%;成交面积742万㎡,同比下降37%,成交均价同比上涨11%,库存出清周期23个月。珠海市商品住宅用地量增价跌,商品住宅供需同比下降超五成,销售价格持续小幅下降,库存出清周期33个月,市场低位徘徊。

(5)天津、郑州、重庆区域。天津市土地市场量价齐降,成交量同比下降60%,楼面价下降4%。商品住宅成交量同比下降36%,成交价格小幅上扬,库存出清周期18个月,市场库存压力大。郑州市主城区土地市场供求双降,商品住宅供应面积同比下降49%,成交面积同比下降46%,销售均价同比略降,主城区库存出清周期31个月,市场去化压力大。重庆市土地市场需求下滑,成交量下降66%。主城区商品住宅成交同比下降69%,价格基本持平,中心城区商品住宅库存出清周期11.5个月。

2022年以来,公司根据市场变化,持续优化城市布局,深耕西安大本营,加大优质资源储备力度,不断夯实公司发展基础。公司在西安、咸阳、榆林、重庆等市场的开发项目,按计划实现去化目标,在苏州市场的开发项目超额完成销售任务,品牌影响力得到有效提升。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公司在全国行业销售排名较2021年前进了18位,在西安市场销售排名连续三年跻身TOP10,在咸阳市场销售排名位列第一名。今后,随着公司持续区域深耕,不断提高公司产品品质、服务品质,不断提升项目运营能力、物业服务能力,公司在区域内、行业内的地位将继续稳步提高。

(二)公司发展战略

1、战略定位:以稳健成长、规模突破为导向,以多元布局、持续发展为手段,营造文化产品服务,构筑美好生活场景,致力于发展成为“文化地产引领者、美好生活运营商”,坚持以文化筑美好。

2、商业模式:以精品住宅为基础业务,以智慧服务、文旅、产业、商业地产为成长业务,以精装修、智能化、房地产经纪为协同业务,以科技为创新业务,构筑“1+4+3+X”业务组合,形成系统化竞争优势。

3、总体战略规划:做文化地产引领者、美好生活运营商,把握产品致胜、开放合作、高效运营、金融助力四大核心策略,打造“1+3+N”区域布局,强化投资发力、产品精进、运营提升、资产经营、资本运作五项关键举措,以党建引领、组织优化、人才保障、数字转型、品牌建设、风险管控为支撑体系。

(三)经营计划

2023年,公司计划实现销售合同新签额105.02亿元。全年公司开发的项目有:

西安万熙天地、西安棠樾坊、西安永安华府、西安棠颂坊、西安高新宸樾、西安云水天境、镇江十里香都、常熟金兰雅苑、镇江君和雅苑、苏州平江观棠、珠海上唐府、珠海悦唐阁、广州伴山溪谷、郑州熙樾坊、咸阳珺樾坊、咸阳和樾溪谷、重庆水墨江山、重庆玖玺香都。

2023年公司计划开工、竣工面积如下:

上述经营计划不代表公司2023年度的盈利和经营预测,能否实现取决于市场状况变化、经营团队的努力程度等多种因素,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敬请投资者特别注意。

1、2023年公司年度主题: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2、2023年重点工作和举措

(1)扎实推进发展模式的转型,逐步实现由单纯依靠开发收益向开发与运营收益并重的转变。

一是着力加强政策与行业研究。密切关注政策、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端的变化,加强对未来已见的行业趋势研究。保持对新理念、新材料、新工艺、新需求的高度敏锐性,开展主动、超前的研究,更好地指导生产经营工作。

二是着力推动资产运营取得突破。探索资产运营思路,加强对先进企业的对标学习,结合公司实际尽快形成可行的工作思路和举措。探索地产运营新业务,大力培育发展商业资产运营、房地产经纪等业务,增强主业的竞争力。

三是着力确保现金流安全。大力增加经营性现金流的净流入,做到应回尽回、应回早回。强化创新融资,推进受政策支持的前沿性、创新性融资工具落地,提高融资议价能力,降低融资成本。动态做好资金收支平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是着力强化营销管理创新。细化市场和客户研究,保证开盘去化率达到预期目标。科学调整营销策略,精准提炼营销卖点,体现产品特色与核心竞争力。持之以恒推动线上营销,实现线上引流到线下获客的有效突破。

五是着力提升高效运营能力。持续推进标准化模块建设,系统总结“九维一度”的精装体系。在新项目上坚决推广应用已建立的产品标准化模块。加强项目现场施工组织,切实加快工程进度。

六是着力加强优质土地储备。在确保资金链安全的前提下,精准出击获取区位更核心、市场更健康、质素更优质的土地。加强市场趋势和投前研究、投后管理,为经营决策提供有效支撑。探索股权收并购、合作拿地、引入战略投资等多元化拿地方式,降低资金压力和经营风险。

七是着力强化合作项目管理。从投资标的、合作伙伴、操盘模式、风险防控等方面加强合作方式研究,加强前端管理,细化合作管控内容,高效推进项目开发建设。加强过程管理,及时风险预警,努力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

(2)扎实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型,逐步实现由依靠规模增长向注重效益和质量增长的转变。

一是着力实现降本增效。严控费用支出,做实做细不同营销策略的投入产出比评估,切实提高费效比。严格落实《优化管控提质增效工作实施方案》,确保管控措施落实到位,积极保障年度盈利目标的实现。

二是着力强化成本管控。增强成本策划能力,形成与产品线匹配的成本标准。增强成本优化能力,针对客户敏感点和产品溢价点精准进行成本投放。加强招投标管理,严控设计变更,将成本管控贯穿于项目开发建设全过程。

三是着力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多关注业主感受,做精产品、做优服务。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加快产品的迭代升级。强化设计质量通病防治,构建社区景观规划体系,提高设计细节的施工呈现度。强化服务创新,多渠道、多方式拓展增值业务,提高业主满意度。

四是着力实现难点问题破局。强化营销创新,加快难点项目的资源去化。加强非住资源盘活研究,通过调整运营思路,实现非住资源的破局。

五是着力提高规范治理水平。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根据新的组织构架和授权手册修订制度流程,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加强内部控制审计,扎实做好经营决策、招投标、工程结算等事项的审计监督。严格落实新的监管要求,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公司治理水平。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风险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国内外经济形势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应对举措:公司将加强对宏观经济、行业政策研究以及市场监控,及时调整项目运营节奏,提高运营效率,最大程度减少经济波动对公司经营的不利影响。

2、市场风险

随着城镇化、人均住房面积提升等因素影响,我国商品房需求增速放缓,不同区域分化明显,部分地区出现需求下降、供应过剩的情况,市场竞争风险将进一步加剧。

应对措施:密切关注市场趋势,继续坚持审慎拿地;加强精细化管理和成本管控,加快转型升级,通过经营管理创新抵御市场风险。

3、资金风险

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受行业监管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影响较大,企业资金依然面临压力。

应对举措:加大销售力度,加快资金回收;加强资金筹措,调整融资结构,降低资金成本。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