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视点 >
今日报丨青海发现野生大熊猫事件感想
来源: 哔哩哔哩      时间:2023-05-13 17:53:28

4月初,一条“青海发现野生大熊猫”的视频在多个社交平台流传。视频中的大熊猫在山坡上缓慢爬行,作者在视频中标注的坐标地点为青海沙柳河。众所周知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所以视频在发出后一时间内便得到了大量的转发,广大网友也十分关注国宝的生存情况,“青海发现大熊猫”的消息引发热议。但青海却从未有过发现野生大熊猫的记载,不少网友表示疑惑,大熊猫是如何去往青海的?这会不会是个造假的事件?

微博认证为知名科学科普博主的“圆掌”跟帖回复:“视频里这种生境100%不会有大熊猫,要么是视频造假,要么是位置造假,没有意外。青海只有西藏棕熊,没有野生大熊猫,绝对!” 之后有人查证出科普博主“圆掌”是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副主任齐新章。


(资料图)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保护主任赵翔说:“青海没有任何野生大熊猫的生活记录,并且已知野生大熊猫分布记录的位点都离青海特别远,青海不存在野生大熊猫的任何适宜栖息地。最后制视频作者经核实系谣言,青海不存在野生大熊猫的任何适宜栖息地,视频拍摄于四川雅安。

果不其然,这又是条网络假新闻。网络传谣这种事情已经屡见不鲜,但更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网络上的假新闻层出不穷?

网络媒体的兴起,尤其是移动新闻客户端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更新了新闻形态,新闻报道速度更快,内容更加碎片化,呈现形式更加丰富。除原创新闻之外,复制、转载新闻因操作成本低廉、渠道便捷而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网民视野,网民看到的新闻很多已经不是一手信息,而是经过多次传播、加工的新闻产品。在连续变化的新闻事件报道中,媒体的更新不及时或放弃后续跟踪会造成新闻真实性具有阶段性的局限,可概括为“阶段真实”。有些媒体只收集信息而不亲自核实,这种坐而论道的“聚合性新闻”难以保证各方报道的真实性,可概括为“部分真实”。还有些媒体为了制造轰动效应,在报道新闻的角度上做文章,选取刺激大众神经的敏感角度,忽视新闻的整体真实和平衡原则,可概括为“片面真实”。这时对真实性原则的考量不能再仅仅停留在过去单一的是非评断层面,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看待,以适应新闻形态的不断发展。

网络环境对也是影响新闻真实性的重要因素。

如此大跌眼镜的假新闻能够大范围传播并引发热烈讨论,与当前网络环境紧密相关。首先,移动互联网的便利让人们表达观点的热情高涨,技术实现了对网民的赋权,迫切的表达欲压盖了对新闻真实性的理性质疑。其次,媒体在转载新闻时过于追求时效,忽视对信息源的核实。这一问题已经引起重视,一些媒体在运营自身各种新媒体平台时放低了把关的要求,片面追求话题的轰动效应。最后,事件的苗头出现在社交媒体,社交网络以几何级增长加速了事件的传播与扩散,由一个话题帖层层发酵成全民热议事件,这是以往传统媒体难以达到的传播效果。总体来说,网络环境下的表达渠道更便利,去中心化的传播快且广,媒体疏忽核实环节,共同助长假新闻大行其道。

在网络中,新闻的真实性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网络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其新闻传播主体比传统媒体要广泛得多,任何网民都可以成为网络新闻的传播主体。这些人当中,有的是专职新闻从业人员,有的是-般网民,由于这些人的文化程度和道德水平高低有别,使得网络新闻传播主体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传播网络新闻时,很多网民由于缺乏新闻专业的基本素养,在匿名信息的掩盖下往往带着个人泄愤情绪,利用网络媒体随便发表个人言论;而有些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为了节省时间,不进行深入调查,就将并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稿子直接进行编辑和发布,甚至有的人在制作新闻时夹杂着个人思想,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看法有失偏颇,不具有权威性,容易给人以虚假感,严重影响新闻的公信力。

也有人把我国网络媒体戏称为复制和粘贴,实际上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很多网络媒体为了片面追求时效性,往往将道听途说的信息稍加编辑便发布到网上,以抢占先机,聚集人气;甚至有的媒体对于其它网站的报道不去调查和证实,而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进行二次转载。

说了这么多,那解决的方法有哪些呢?新闻的真实性是决定受众对新闻媒体信任程度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互联网时代对新闻的真实性提出了更高、更快、更真实的要求。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只能产生责任感和美誉感。我们不应该看到网络媒体的谣言,破坏社会的“自由空间”。我们必须站在大多数人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和网络媒体,特别是网络新闻。在网络“打假”中,从事综合新闻传播的主流新闻媒体网站和门户网站应承担主要责任。

最后,从公众信息生产传播的角度和政府管理的角度,当前对全社会媒介素养的提升,首先要加强对新闻规律、新闻原则等新闻基本理论的普及和宣讲。如果我们的公众和政府,甚至我们媒体从业者都能够对上面提到的关于新闻真实性的几个原则有深入的了解,那么对很多所谓的新问题会有更理性客观的认识。而这些新闻理念和规律的推广,说到底,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依靠传统媒体的努力。要呼吁健全新闻法治。媒介素养的提升,毕竟还是属于自律的范畴。在一个参与渠道和参与群体越来越社会化的领域,让更专业者生存发展,让不专业者更专业,让故意歪曲事实者被驱逐的最好办法,还是法治。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