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视点 >
环球热点!压岁钱、年夜饭……原来古人过年这么有仪式感啊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时间:2023-01-26 17:19:51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剪窗花、给压岁钱、吃年夜饭……古人过年也有满满的仪式感。走!跟着《古韵新声》春节节目一起去看看↓↓↓

祈福纳吉

贴“福”字和春联是过春节的标配也是迎接新年的重要仪式,古人写“福”字大有讲究,比如清朝郭修文书 《福》字碑,“福”字一笔写就寓意“福气不断”。


【资料图】

经典的春联重复利用率很高。例如,《宋史》中记载的五代十国时期创作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被称为“春联之祖”,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春联。如今,可以便捷地买到各式窗花,而在古代,人们用一双巧手剪窗花,宋代造纸业成熟后,窗花这种剪纸艺术格外兴盛,而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剪纸了。

比如这两件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团花纹剪纸作品,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寓意“团圆美满”。

古人也发压岁钱

过年时,长辈发红包一定是孩子们眼中最有仪式感的环节之一。古时的压岁钱叫“压胜钱”,也叫“花钱”,它有着钱币的形状,上面往往铸有吉语或寓意吉祥的图案。

但“压胜钱”不是真正的钱,不能作为货币流通,仅是承载着美好愿望与祝福的物件。例如这枚清代的“压胜钱”,正面铸有“多子多孙”,背面为“维熊维罴”,祈盼子孙兴盛,后代勇武多才,小撒笑称熊和罴跟子孙放在一块,估计“熊孩子”就是这么来的吧。

古人在画里玩转“谐音梗”

《岁朝图》是古代文人书房里的标配,其中的“岁朝”指的就是大年初一,画中的元素都有着美好的寓意,比如牡丹+花瓶寓意“富贵平安”,苹果+如意寓意“平安如意”,这是古代文人乐此不疲的“谐音梗”玩法,事事(柿柿)如意,岁岁(碎碎)平安……

看看这几幅乾隆创作的《岁朝图》你能找到多少“谐音梗”?↓↓↓

古人过年也吃年夜饭

古人也有过年吃团圆饭的节俗,只是“年夜饭”这个词到清代才出现。《清嘉录》中记载“除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名曰年夜饭,俗呼合家欢”。

《唐人宫乐图》中12位女子欢聚宴饮,桌案中间用樽盛放着“超大杯”的饮品,大家或开怀畅饮,或弹奏乐器,其乐融融。

除了喝屠苏酒祈福迎新外,饮用由秋天收获的粮食酿成的春酒也是古人必不可少的节俗之一,立春还要吃“春盘”,摆上时令蔬菜、果品,比如韭菜、生菜、萝卜等时新菜卷在薄饼中吃↓↓↓

热热闹闹的百戏表演必不可少

《汉元帝纂要》中记载“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一年中最隆重的庆贺活动除了乐舞也一定少不了杂技、魔术等百戏表演,不仅如此,东汉时期还有“成都说唱歌手”左手持鼓,右手拿槌,击鼓说唱,一秒就能逗乐全场。

百戏究竟有多热闹?成都金堂五凤古镇正在上演精彩百戏一起去看看↓↓

穿新衣,戴新帽,张嘴就来的吉祥话,提笔就写的春联……

阖家团聚的欢声笑语中有对新年的期待,也有对旧日时光的告别,有对亲情的守望,也有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恩。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